话说回来,苏联解体这事儿,到现在都让人觉得有点儿匪夷所思,尤其是1991年那个冬天。要是戈尔巴乔夫或者叶利钦稍微松松口,兴许整个联盟还能多撑几年,不至于那么快就散架了。
苏联从1922年建起来,到1991年底就这么没了,中间经历了太多弯弯绕绕。咱们得从头说起,先看看背景,才能明白为什么说那年冬天是个关键节点。
苏联的问题其实早就有苗头了。从斯大林时代开始,高度集权的模式就埋下了不少隐患,经济僵化,官僚主义严重,到勃列日涅夫那会儿,更是停滞不前。
1985年,戈尔巴乔夫上台当苏共中央总书记,他想搞改革,推行“公开化”和“新思维”,目的是让苏联喘口气,适应时代变化。可惜,他的这些举措没起到预期效果,反而把矛盾激化了。
经济上,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转得太急,物价飞涨,商店货架空空荡荡,老百姓日子难过。政治上,放开言论自由后,各种民族矛盾和历史积怨都冒出来了,加盟共和国开始闹独立。
戈尔巴乔夫这个人,野心不小,他想把苏联改造成一个更松散的联盟,保留中央政府,但给各共和国更多自主权。
1990年3月,他当选苏联总统,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总统职位,本来是为了加强他的权威。可现实是,他的改革让保守派不满,也让激进派觉得不够彻底。
叶利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。叶利钦本来是戈尔巴乔夫提拔起来的,1985年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调到莫斯科,当市委书记。
可后来因为批评改革太慢,被戈尔巴乔夫撤了职。这家伙不服气,转而利用民意,在俄罗斯联邦这个最大的共和国里深耕细作。
1990年6月,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,1991年6月,又通过直选成为俄罗斯总统,得票率超过57%。
这意味着俄罗斯有了自己的政府班子,和苏联中央政府平行存在。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,其他的都有自己的地方政府,但俄罗斯以前是和中央合体的。
现在俄罗斯单干,中央就空了。戈尔巴乔夫没及时压制这个趋势,是他的一个大失误。
1991年3月17日,苏联搞了一次全民公投,78%的选民赞成保留联盟,可公投后,波罗的海三国、格鲁吉亚这些地方还是拒绝参加新联盟谈判。
戈尔巴乔夫和包括叶利钦在内的共和国领导人磋商,搞了个“主权国家联盟”草案,计划8月20日签字,联盟里共和国权力加大,但中央还在。
就在这节骨眼上,8月19日爆发了“八一九事件”。一帮保守派高层,包括副总统亚纳耶夫、国防部长亚佐夫、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,成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,宣布戈尔巴乔夫“因病”无法履职,把他软禁在克里米亚别墅。
他们想逆转改革,恢复老路子。可这个委员会行动太仓促,没准备好。军队分裂了,有的支持,有的反对。
叶利钦站出来反抗,他号召民众抵抗,军队没敢动手。政变三天就失败了,委员会成员被抓。戈尔巴乔夫回来后,发现局势变了,叶利钦成了英雄,他的声望直线上升。
政变后,叶利钦动作很快。8月23日,在俄罗斯议会,叶利钦逼戈尔巴乔夫签署文件,取缔苏共在俄罗斯的活动。戈尔巴乔夫没签,叶利钦自己签了。
第二天,戈尔巴乔夫退出苏共。叶利钦接着把苏联的军队、外交、经济部门逐步接管过去。戈尔巴乔夫坐在克里姆林宫里,成了光杆司令。
叶利钦的目的很清楚,就是想让戈尔巴乔夫下台,自己取而代之,当整个联盟的头儿。可戈尔巴乔夫死扛着不走,他看出叶利钦阵营内部有裂痕,比如副总统鲁茨科伊后来就和他闹翻。
他还指望西方支持,尤其是美国总统老布什不喜欢叶利钦的作风,担心苏联解体后核武器失控。
进入1991年冬天,矛盾白热化了。叶利钦知道拖下去对自己不利,戈尔巴乔夫是苏联人大选出来的总统,要罢免他得开人大会议,可叶利钦控制不了。
动武又不行,会毁形象。12月8日,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、白俄罗斯主席舒什克维奇在别洛韦日森林签了协议,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,没有中央政府。
这直接废了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条约。12月21日,在阿拉木图,11个共和国签字确认独联体,苏联就这么被踢出局了。
12月25日,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,把核按钮交给叶利钦,苏联国旗降下,俄罗斯旗升起。12月26日,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,苏联停止存在,分裂成15个独立国家。
现在回头看,那年冬天是决定性时刻。如果戈尔巴乔夫退一步,早点下台,让叶利钦接班,兴许叶利钦会保留苏联框架,当联盟总统,而不是拆家。
叶利钦本来也想做苏联总统,政变后他一度有这个机会。可戈尔巴乔夫不让,咬着牙坚持。反过来,如果叶利钦让步,不签别洛韦日协议,继续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,苏联至少能多活几年。
公投显示多数人想保留联盟,中央亚洲共和国也支持。历史分析显示,苏联解体不是必然的,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。
经济危机是基础,改革失败加剧了它。民族矛盾被放大了,俄罗斯负担太重,叶利钦想甩包袱。西方影响也在那儿,美国乐见苏联弱化,但老布什其实更倾向于稳定。
其实,苏联解体这事儿,根子在内部。戈尔巴乔夫想救联盟,但方法不对劲,放权太快,保守派反弹。叶利钦抓住机会,推波助澜。
冬天那几个月,两人都在算计对方利益最大化,谁也不肯先低头。叶利钦怕戈尔巴乔夫翻盘,戈尔巴乔夫指望时间消耗叶利钦。结果,联盟没了。
历史学家说,如果他们合作,新联盟条约签了,苏联可能转型成松散联邦,像欧盟那样。中央亚洲国家不想散,俄罗斯如果不带头,其他共和国也闹不起来。可现实是,权力斗争盖过了国家利益。
结语:
现在看,苏联解体让世界变了样。俄罗斯经历了休克疗法,经济崩盘,寡头崛起,民众苦了几年。普京上台后稳住了,但和西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张。
乌克兰危机、克里米亚事件,都和苏联遗产有关。其他国家,像波罗的海三国加入欧盟,发展不错;中亚国家则面临独裁和贫困问题。全球左翼运动受打击,资本主义一度风头无两,但现在又在反思。
话说回来,如果那年冬天,两人中谁先退一步,历史肯定不一样。戈尔巴乔夫让位,叶利钦可能当总统,改革继续,不至于散。
叶利钦忍忍,联盟维持,经济慢慢转轨。遗憾的是,政治家总把个人算盘打得太精,国家成了牺牲品。
苏联的教训是,改革得有底线,民族团结不能丢。咱们今天看这些,得接地气点,别光说大道理,实际就是权力斗争加经济问题,酿成了大祸。
盛达优配app-现在股票配资-查询配资平台-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