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大家好,我是梁医生。
夏天,各类水果争相上市。它们不仅清甜解渴,还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,是不少人心中的天然健康食品。
但近期,不少「水果致癌」的说法被疯狂转发,甚至还有文章称:世卫组织的致癌名单中就有致癌水果,这是怎么回事?水果怎么吃才健康?今天,梁医生就从医学角度和大家好好聊一聊。
水果分寒热 吃对才养生
中医认为,水果有寒热温凉不同属性,一般可以分为寒凉、温热、甘平三大类。
体质虚寒,容易腹泻的朋友,可适量食用性味温热或者甘平的水果,如蒸苹果、甜石榴、樱桃、软桃等。
热性体质,容易出现口舌生疮、牙龈肿痛、便秘等“上火症状”的朋友,可适量食用凉性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,如梨、柚子等,少吃龙眼、荔枝、榴莲等易致上火的水果。
所谓“适量有益,过犹不及”,水果虽好,也不可超量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:成人每天吃 200~350 克水果即可。
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,一天的水果量不要超过 200 克。
三类水果 可能致癌
一.
槟榔
苏轼曾在诗中写道:“两颊红潮增妩媚,谁知侬是醉槟榔”。这种嚼食后能让人产生酥麻晕眩感的“小果子”,早在宋代就已盛行于市井巷陌。
但在 2003 年,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。如今,槟榔在土耳其、阿联酋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等三十余个国家遭全面禁止。
市售的槟榔一般是由槟榔(果核或果壳)加入由石灰乳、饴糖、甜味剂和香料等制成的卤水制成。部分商家为增强刺激性,还会添加烤烟、麻黄等神经兴奋物质。
槟榔中的主要成分槟榔碱,能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,让人产生愉悦兴奋的感觉,容易成瘾。槟榔碱还会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,咀嚼形成的亚硝基可致癌。
而且,槟榔又硬又干,长期咀嚼很容易刮伤牙龈和口腔粘膜,这种反复的机械刺激容易使黏膜硬化、形成条索,出现张口困难、味觉减退、口腔灼烧感、脸部发木等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症状,增加口腔癌的风险。
一旦确诊口腔癌,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,切除牙床、舌头、脸庞以求“保命”。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:约88%的口腔癌患者有长期咀嚼槟榔的习惯。
2023年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槟榔不再作为食品管理。目前四川、浙江等地已全面下架超市槟榔制品,电商平台禁止以“零食”名义销售。
小知识——中药槟榔
《中药学》记载槟榔有杀虫,消积,行气,利水,截疟之功效。开胸顺气丸、舒肝平胃丸等常用药中都有槟榔的身影。
但“此槟榔非彼槟榔”。药用槟榔是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,而非果壳。且常入煎剂,不经口腔咀嚼,无致癌风险。
图片
注:左为食用槟榔制品,右为中药槟榔
二.
霉变水果
夏季炎热潮湿,水果容易发霉。当水果出现霉斑时,霉菌已侵入水果内部,产生的真菌毒素可能扩散到未霉烂的部分。
常见的真菌毒素有:黄曲霉毒素、展青霉素、赭曲霉毒素A等。
比如可能存在于腐坏甘蔗中的「节菱孢霉菌毒素」,不仅是明确的致癌物,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。
若是葡萄干、无花果干等水果干发生腐败,还可能被更强的 1 类致癌物——黄曲霉毒素污染,只要1毫克就可能导致癌症发生。
建议:吃水果应是“食以鲜为先”。家中发现腐烂发霉的水果时,赶紧整个扔掉并扎紧垃圾袋,防止微生物播散。果干拆封后应密封冷藏保存。
三.
蜜饯/果脯等加工果品
为了让产品色泽更红润诱人(尤其是梅子、杏脯等),一些不良商家会超量添加亚硝酸盐。
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,容易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“结合”,摇身一变成为强致癌物——亚硝胺。亚硝胺与胃癌、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密切相关。
建议:购买时优先选择印有SC生产许可证标志、标签信息完整清晰的产品,警惕颜色过于鲜艳、亮丽的加工果品,不买散装、无标签、来源不明的小作坊产品。
学会看标签,留意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。若白砂糖、食盐位列前三,或含苯甲酸钠等三种以上添加剂,每月食用别超过2次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达优配app-现在股票配资-查询配资平台-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